10月23日晚,府山街道书圣故里社区居民黄德龙和老伴饭后散步,从笔飞弄出发,一路向北,穿过笔架桥,惊喜地发现了新变化,“笔架桥附近开了不少新店,卖小吃、纪念品的,出租汉服的,各式各样,历史街区人气越来越旺,活力越来越足!”
作为绍兴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风貌区,书圣故里总面积约0.8平方公里,居住着2500多户、7500多名居民,众多文物遗迹散落其中,文化味交织烟火气,绘就了“社景合一”的美好图景。近年来,依托党群服务矩阵,书圣故里社区不断“生出”增值服务,辐射居民、游客,推进引领型未来社区建设,也让历史文化街区越“活”越年轻。
协商驿站落地越酿工坊
“黄家德育美名扬,龙翔凤舞福禄长”,举着书法老师为自己创作的专属题扇,黄德龙笑意盈盈地看向镜头,定格了幸福瞬间,这是近日在书圣故里社区退休工人集体生日会上的一幕。收鲜花、吃蛋糕、以姓名作诗题扇,刚刚退休的黄德龙全程笑得合不拢嘴。
这是书圣故里社区首次为辖区退休工人举办荣退仪式,不仅形式新颖,活动场地也出乎意料,设在商铺越酿工坊二楼。这块特定空间由商家和社区共享,还落地了书圣故里社区协商驿站,平时常承接协商议事、党建共建等“业务”。
记者看到,场内温馨明亮,木质桌椅有序摆放,投影、显示屏等多媒体设备齐全。“原先布置比较简单,去年与社区配合,提升了功能配置,空间使用频率更高了。”越酿工坊负责人胡国忠告诉记者,该场地已与社区共用多年,平时经营活动集中在一楼,二楼多处于闲置状态,因此把空间拿出来与社区共享,既避免了资源浪费,又能破解社区公共空间不足的难题。
公共空间有限、活动场地缺乏,是许多基层社区的“心病”,书圣故里社区同样面临如此境遇,而且,社区融于开放式景区中,还有布局分散的烦恼。因此,在商铺中“植入”,拓展党群服务“微阵地”,成为一种破局思路。“我们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仅有一层,目前是集中办公区,很难发挥服务作用。所以,我们充分挖掘辖区商铺、单位资源,以党建联建形式,实现有限空间的最大化利用。”书圣故里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汤丽英说。
统筹零散公共场地与景区整体置换,打造集业务办理、心理辅导、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“书圣迎客厅”;依托杭州口腔医院空间资源,设立婴幼儿服务驿站;越酿工坊旁堆积杂物的露天空间经改造提升后,变为敞亮的“党群议事厅”……如今,书圣故里社区已拥有居家养老中心、文化家园、安防体验公园等超1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矩阵。同时,公共空间仍在加速“生长”中。“最近,我们正与绍兴孔乙己酒家洽谈,计划在蕺山街57号、59号共同打造‘墨韵雅集’文化体验馆,具有特色茶饮、创意咖啡、特产展销、网格驿站等多种功能,商铺展示企业形象、销售产品,社区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工作,双方互利共惠。”汤丽英表示,书圣故里社区在与20余家单位、商铺共建共享中,党群服务功能得以不断延伸。
剃头师傅成了流量“推手”
穿上精美汉服,盘头、簪花,美美地拍一组写真照……9月中旬,书圣故里社区举办“微桃源 悦邻里”党建联建共富公益集市,携手20余家共建单位开设便民服务、共富义卖等摊位,在爆火的簪花摊位,已是花甲之年的居民张阿姨免费体验了一把年轻人的时髦,“簪花师傅”精湛的手艺令她称赞不已。
这位“簪花师傅”今年57岁,名叫章素雅,在笔架桥4号经营着“苏雅汉服馆”。“我在这里开了快30年的店了,以前主要是理发,去年才尝试做簪花盘头和汉服出租生意。”章素雅说。得益于娴熟的剪发技艺,对汉服造型的精心研究,她的新生意做得“风生水起”,节假日排长队是“标配”,平时店里也常常挤满游客,“我们的价格相对实惠,汉服款式多,还请了专业化妆师助阵,深得年轻姑娘喜欢。”
去年以来,书圣故里游客流量陡增,掀起“拍簪花”热潮,各式各样的簪花、汉服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“她是街区里最早做簪花盘头的,后来这股风越刮越大,周边邻居也纷纷加入。”书圣故里社区工作人员朱虹表示,如今在书圣故里走上一圈,做这门生意的店铺不下五六十家,甚至有一些原先经营其他类型店铺的居民,把自家店面让出来,租给专业团队。
变街区流量为消费增量,这样的店铺越开越多,让居民们的收入增加了一大截。由于生意火爆,章素雅请了好几位邻居来帮忙,今年66岁的陈幼珍就加入了“再就业”队伍中,“基本上每天都会去店里,我们跟着学手艺,也能帮客人盘头发、穿衣服。退休后有事做,生活很充实,每月还有一笔工钱,邻里间关系更加紧密,心里特别开心。”
据了解,聚焦“共富”主题,书圣故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与辖区商户合作共建,联合举办共富公益集市,将福利与实惠送到居民身边。此外,社区还有更大的构想:“升级”增值服务,将西街83号施家台门打造成“书圣故里数字共富工坊”。
“之前,施家台门是西街民俗馆,利用率并不高。落地共富工坊项目后,将与辖区内商户企业共建,打造多个公共直播间,配备专业化运营团队,服务内容涵盖研学课程、文创产品、直播培训、特色饮品等。不光解决辖区内群众技能提升、就业创业等问题,还将开展扶弱、济困、助老等慈善活动,通过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,探索具有书圣故里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共富新范式。”朱虹说。
退休居民争当志愿者
在退休工人集体生日会上,一个环节令黄德龙印象深刻,每位退休工人都收到了一张兴趣爱好摸排调查表,表格上设置特长或爱好、是否愿意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等问题,大家纷纷动笔填写。“我非常愿意参加志愿服务,没退休前就是社区夜巡队一员,现在退休了更要发光发热!”黄德龙激动地说。
为什么要发这张表?汤丽英有自己的打算:将可发动的力量都发动起来,“人尽其才”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。依靠社会组织活力,激发社区自治“细胞”,在这方面,书圣故里社区有丰富经验,目前辖区有银发巡逻队、邻里守望队、猫头鹰夜巡队等36支社会组织队伍,全力守护社区平安和谐稳定。
“银发巡逻队”由居民于2012年自发组建,每天上下午,队员们都会在社区内巡查,及时发现和解决消防隐患、河道洗涤、占道经营等问题。同时,也会收集居民需求上报社区,发挥网格群防群治作用,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台门,是书圣故里的特色。事实上,书圣故里党群服务中心也由老台门修缮改建而来。针对社区老旧台门众多,容易发生环境卫生、通道堵塞、邻里纠纷等问题的现状,书圣故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党员、居民骨干组成的“美丽宜居突击队”,常态化开展台门环境整治行动。老台门变干净了,庭院变宽阔了,安全隐患消除了,街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,居民们对此赞不绝口。
深挖台门资源,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打造了一大品牌阵地:台门党校。依托社区党支部,在台门内开展“台门读书会”“台门联谊会”“宣讲进台门”等多样活动,满足高龄老人就近集中学习需求,也切实丰富了台门内居民精神文化生活,构建了党群服务的微型“互联网”。
“书圣故里是社区,也是景区。这片老城区,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等资源相对集中,为共建共享提供有力支撑,我们也希望发动多方力量,推进社区多元共治,打造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,谱写民生服务的新篇章。”汤丽英表示。
■ 干部感言
府山街道以群众需求为目标,深入打造更具烟火气、更加有温度的党群服务中心。围绕“一社一品”建设,拓展服务矩阵,“解锁”全新技能,整合多方力量,设置协商驿站、举办共富公益集市、开设老年学堂等,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,实现社区服务的双向奔赴。
——府山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 赵琴
从“蜕变”到“蝶变”,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,从“共建”到“共享”,从“共治”到“共富”。书圣故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商铺中拓展党群服务“微阵地”;在街区中合作共建打造数字共富工坊;在台门内构建党建服务微型“互联网”;在辖区内各党组织协调联动,睦邻服务激发商圈活力,描绘了社区治理崭新画卷。
——书圣故里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 汤丽英